为了有效稳定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示范引领教师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学处精心筹划,各学科教研室密切配合的“示范引领促课改,砥砺奋进开新篇——示范观摩课活动”于2021年3月10日拉开了序幕。

本节示范课的授课内容为《诗歌鉴赏之情感比较》,李老师由期初考试学生在诗歌鉴赏比较题的答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出本课,通过对考试题《登高》和《泊岳阳楼下》两首诗的比较解析,分析总结比较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并相互点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观摩示范课,积极评课。

本次观摩课,是期初考试的试题讲评,李老师的课很成功,有几大特点:一、抓住了难点。古代诗歌阅读是难点,李老师讲评古代诗歌阅读,是抓住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二、针对性强。由学生的答题卡上的答案图片入手,真实,有示范作用,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扬长而去短。三、重方法,操作性强。引导学生由意象、意境、情语、情感等入手,赏析诗歌的情感。符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
难得悦意且静心,聆品诗意课里寻。引发跃如才试后,咂嚼题例更向新。循序景情深得法,折服满堂味中人。柳未飘绵桃未绽,清明款款又一春。首先,在课程的导入部分,李敏老师将学生答题卡上的答案通过课件以直观的图片方式呈现出来,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有效完成了导入的激趣过程。
其次,整节课教学环节衔接流畅、紧密。体现了李老师教学基本功的扎实,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在日常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诗词鉴赏技巧和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
再次,从习题选取的角度,李老师所选择的练习题关注了学科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素,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浸润和优秀人格的熏陶。总之,李老师这节课既体现了常态课教学的实效性,又体现了“比较性诗歌鉴赏”类型课的深刻性和艺术性,相信李老师这样“胸中有丘壑”的教师定能培养出更多“笔下有乾坤”的优秀学子。
1.能重视方法的归纳总结,而且方法比较到位,可操作性强。对于高一学生而言,诗歌鉴赏是一个比较陌生且有难度的版块,李老师选取了抓意象、品意境、读情语等最基础、最简单、最可行的方法作为切入口,给了学生一个非常实用的抓手和拐杖,为学生的诗歌阅读提供了保障。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思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李老师选择了期初考试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且将学生的答题真实情况用PPT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直面问题,使教学能够有的放矢,体现了新课改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同时也为新课改提倡的学生主体的思想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本节课,李敏师以杜甫的两首诗歌——《登高》、《泊岳阳楼下》的比较阅读为教学内容,虽然是以解题为教学内容,但又没有仅仅只是停留于方法探究,而是在解读诗情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伟大诗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相信学生会深受触动和感染。这正是语文课堂应该承担的一种价值引领,也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完美示范。同时她所选取的高考真题中的两首关于春景的诗歌,既切题又合时,更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典例。这一点,很语文!总之,李老师这一堂课虽说是常态课,但是却是常态课中的优质课甚至是示范课。从设计思路到实施过程,都值得我们点赞和学习,是一堂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