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  
  
    • 葫芦岛第二高级中学照片005
    • 葫芦岛第二高级中学照片004
    • 葫芦岛第二高级中学照片003
    • 葫芦岛第二高级中学照片002
    • 葫芦岛第二高级中学照片001
学校新闻
示范引领促课改 砥砺奋进开新篇——市二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示范观摩课(3)



示范引领促课改 砥砺奋进开新篇——市二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示范观摩课(3)

2021年10月21日上午,语文教研室张雪老师在示范观摩课系列活动中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新授课《喜看稻菽千重浪》。
《喜看稻菽千重浪》是学生上高中之后接触到了第一篇长篇人物通讯。从文章的长度和题材来看,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张雪老师就有意识的将课程的难度降低,将单元比较阅读变成单篇阅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本课教学中,将问题的层次结构拉开,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第一课时,在学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章的层次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然后通过对文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概括,明确袁隆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的安排,化繁就简,通过复习的方法,给出一定的格式,让学生回顾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在技法鉴赏上,专攻一点——细节描写,并结合他们初中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最后通过写作训练的形式巩固本课所学。

示范引领促课改 砥砺奋进开新篇——市二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示范观摩课(3)

课后张雪老师进行了深刻反思,她认为本课教学整体上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此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还有不到位的地方。第一,在课堂评价环节中,评价过多,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比较中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二,在答案展示环节,提问学生较少,缺少多样性,应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结果,让同学们能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三,应将作业变成课堂练习,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改进。

示范引领促课改 砥砺奋进开新篇——市二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示范观摩课(3)

示范引领促课改 砥砺奋进开新篇——市二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示范观摩课(3)

示范引领促课改 砥砺奋进开新篇——市二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示范观摩课(3)

语文研室全体教师认真听取了本节示范课,并对张雪老师的授课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在学习探讨中寻求适合我校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示范引领促课改 砥砺奋进开新篇——市二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示范观摩课(3)

朱广迪老师点评:
张雪老师的观摩课,朴实无华,符合高一学情,又体现了诸多新课改的要求。教法上老师教向学生学转变,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法上向合作探究转变,划分学习小组,对预设问题分组讨论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向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问题,材料明确,问题适当,难易适度,又有思辩性。阅读文本是单篇阅读,虽然不是群文阅读,但群文阅读离不开成功的单篇阅读,在评价方式上,以老师评为主,缺少学生的评价,略显不足。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缺少巩固训练环节


杨莉老师点评:
张雪老师选择《喜看稻菽千层浪》这篇文章,符合“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符合对于劳模精神的需求,这样文学通讯对于学生是一个新颖的文体,对于教师授课也是新的考验,而张雪老师创新得选择这个文章讲授,这非常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张雪课程设计有的放矢。在回复袁隆平的事迹之后,主要以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为突破口,从文中的例子,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为抓手,让学生对细节技巧的理解更加深入。有的放矢避免了“贪多肉不烂”的弊端。
教学设计流程清晰,张弛有度。从细节的技巧到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文章例举,加深应用,很好教学互动,避免“一言堂”。第四,作业设计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阅读中学会方法,写作中提升能力,用所学的细节描写同学,既利于掌握,又便于同学交流,语文的课堂还给学生。 


张国明老师点评:
我用“三好”来简评一下听后感受:
1.抓手好。本文为人物通讯。通过分析人物的写法,即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精神。小口切入,直奔主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抓住细节描写,就是抓住了学习本文的要害,通过很典型的三个细节描写的片段,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把握人物精神品质。易把握,好落实。
2.环节好。先抛出几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片段,明确研讨方向:体现人物那些品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形成答案。最后由教师给出细节描写的作用,上升到一般的认知,对写人叙事类文本阅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引起学生对学过的典型细节描写的回忆(如《背影》《孔乙己》),加深巩固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3.读写结合好。布置作业,写一段文字,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你的一名同学,不要说出名字,当场宣读,让其他同学猜一下你写的是谁?细节刻画得怎么样?这个作业的布置落实了新课标要求的对读写结合训练的能力培养,非常自然地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借以提升对细节描写以及鉴赏的多方面能力。



韩丹丹老师点评:
作为《喜看稻菽千层浪》的第二课时,张雪老师的这节课教学安排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张弛有度。不但精准地把握住了课程的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突出创新点,采用参较式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掘思维的深度,拓展思维的广度,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示范课。
张老师不但从核心价值引领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写什么”,发掘袁隆平院士这一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体悟劳动之美。同时,还立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怎么写”,把握人物通讯的体裁特点,并关注细节描写这一写作方法在描写人物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了使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张老师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架构,将本课与《背影》《孔乙己》两篇文章相结合,通过参校式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使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真实发生,完成了一节朴实、扎实的优质课,为新课标理念指引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程小环老师点评:
张雪老师这堂课,可以说是精心选题、匠心打造、用心讲授。具体来讲,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得“宜”
     人物通讯的阅读与写作,是一个非常难讲的课题。高一学生在长篇阅读上的经验不足,在阅读能力和素养上也有明显的欠缺。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显得非常重要,张雪老师选择了《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细节描写作为教学内容和目标,就非常合适,教学目标与学情的适切性非常高。
2.教学过程得体
      这节课,从导入、到探究、到交流评价,再到作业。教学过程完整、流畅,可操作性强,可见张雪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非常强。另外,张雪老师设计的课堂作业是让学生根据本课学习内容,运用细节描写对身边熟悉的人物进行刻画,符合新课标对阅读“读写结合”实践要求,我个人非常期待学生的作业,一定会有很多亮点。
3.教学方法得当
      本节课,张雪老师选择了三个典型的文段、采用了个人学习和小组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能较高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学效果得“意”
    这个“意”是指“意图”,其实就是课前对教学效果的预设。高一学生的阅读课,能够培养出学生带的走、用得上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且在对人物形象的探究中,贯彻了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实现了语文“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效果。
    总而言之,张雪老师的这节课精心选题、匠心打造、用心讲授,目标得“宜”、过程得体、方法得当、效果得“意”,不仅仅是一节示范课,也是一节优质课。



张洪老师评课: 
    一、张雪老师的这节课学习目标设置非常明确。张雪老师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抓住单元的提示导语,设置了两个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文学知识,把握人物通讯的特点。2、重点分析人物通讯的文学性特点。这两个目标一抓住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意识,二抓住了单元提示的人文精神,更鲜明地显示出通讯较消息其深层的人文意义,让读者深入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凸显了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充分,课堂上交流讨论热烈,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三、教师引导示范及时有效,教师课堂之上没有一言堂,但在学生筛选归纳信息出现方向偏差时,老师能及时指引示范,学生也能够在老师的指引下举一反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充分地调动,效果很好。
总之,张雪老师这一堂课虽说是常态课,但是却是常态课中的优质课甚至是示范课。从设计思路到实施过程,都值得我们点赞和学习,是一堂好课!



秣马厉兵正当时,砥砺前行抓实效。全校教师将以此次示范观摩课系列活动为契机,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求真务实,抓好教研,落实常规,提高课堂效率,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命线,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再创佳绩!



撰稿:孙秋桐 张雪  摄影:朱广迪

审稿编辑:程小环 责任编辑:肖艳楼




















(作者:佚名编辑:hldegz)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